GRID FRAME“濒危物种”

简介

从十字路口对面拍摄的建筑物外观照片。在覆盖于混凝土躯体的不锈钢网格状框架上,挂着黑白动物图的幕布。
从十字路口对面拍摄的建筑物外观照片。在覆盖于混凝土躯体的不锈钢网格状框架上,挂着黑白动物图的幕布。

覆盖于新Ginza Sony Park的混凝土躯体,
与街道之间形成柔和边界的不锈钢网格状框架。
它既是建筑物的外立面,也是一个适用于各种活动的结构化界面。

在每天数十万人来来往往的银座·数寄屋桥十字路口的拐角,
我们能发出什么样的信息呢?

Ginza Sony Park作为“银座的公园”开启了新的挑战,
希望通过这个“场所”,
创造一个围绕现在与未来展开思考的契机。

自1978年创立以来,O'Reilly公司出版的计算机编程书籍一直备受世界各地工程师的喜爱。这些书籍因为其封面上绘有各种动物还获得了另一个广为熟知的爱称“动物书”,其中许多都是濒临灭绝的动物。O'Reilly公司通过封面这个“场所”让人们了解各种动物所面临的情况,这种善良而前卫的活动启发了Ginza Sony Park,因此我们决定将本次项目的主题定为“濒危物种”。

我们荣幸地收到了O'Reilly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蒂姆·奥莱利先生针对我们本次的举措发来的信息。

The covers of the O'Reilly books about computer programming are one of the most iconic brands in publishing – just one more example of the unexpected and unaccounted for economic impacts of nature. Every endangered species we lose lessens not only the richness of our natural heritage but also its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
Many of the animals on the covers of O’Reilly books are from 19th century engravings, a time when these animals were plentiful. Today, between habitat destruction, hunting, poaching, human/animal conflicts, and the illegal wildlife trade, many species that were abundant 100 years ago are teetering on the brink of extinction. Highlighting these animals on the cover of O’Reilly books has helped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se creatures.

Tim O'Reilly / Founder and CEO, O'Reilly Media

濒危物种

地球上已知有超过175万种多样的动植物。还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的物种,估计总数量多达500万种至3000万种。
而另一方面,地球上有许多物种已经看不到了,也就是“灭绝”了。据说世界上大约有5500种哺乳类动物,其中被称为“濒危物种”,面临灭绝危险的哺乳类动物超过1200种。同样,在大约1万种鸟类中,约有1500种被指定为濒危物种。
生物的世界是建立在“弱肉强食”的基础之上的。各类生物之间的关系被称作“生态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繁衍生息。
物种面临灭绝的原因在于破坏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的恢复力,生态系统的平衡濒临崩溃。破坏这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然而,能够保护生物免于危机的也是人类的活动。

  • 动物插图图片。画着黑白的雪豹。
    雪豹
    学名:Panthera (Uncia) uncia
    IUCN红色名录:易危VU
    分类:
    食肉目猫科
    分布:
    中亚(蒙古~喜马拉雅)
    体长:
    86〜125cm
    尾长:
    80〜105cm
    体重:
    22〜55kg
    估计种群数量:
    7466~7996头(2016年)

    零星分布于中亚的高地。体表覆盖着厚厚的皮毛,耐严寒。在暗夜的时间段活动,捕食野生的山羊和绵羊类、鸟类、鼠类、兔子等生物。
    由于土地开发等原因导致猎物数量减少,这是造成种群数量减少的最大风险。此外,虽然毛皮交易受到禁止,但偷猎仍在不断发生。特别是在栖息地靠近人烟的地方,冬天它们会将家畜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所以会被居民捕杀。开展保护活动时,需要考虑到雪豹与人类的共生关系。

  • 动物插图图片。画着黑白的斑嘴环企鹅。
    斑嘴环企鹅
    学名:Spheniscus demersus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
    分类:
    企鹅目企鹅科
    分布:
    非洲南部的沿岸区域
    全长:
    68cm
    估计种群数量:
    5万只(2015年)

    叫声喧闹,似驴叫。据说在20世纪初生活着数百万只。据悉1930年在南非大西洋一侧最大的繁殖地达森岛上有300万只栖息,但到了1963年急剧减少到14万只。一般认为是由于在繁殖地非法采集企鹅蛋等原因所致。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船舶事故导致的原油泄漏,包括本物种在内的许多海鸟丧失了生命。另外,由于大规模捕鱼技术的发展,落入拖网而死亡的个体也很多。作为食物来源的鳀鱼等鱼类也被人类大量掠夺,导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010年从红色名录易危(VU)上升到了濒危(EN)。

  • 动物插图图片。画着黑白的海象。
    海象
    学名:Odobenus rosmarus
    IUCN红色名录:易危VU
    分类:
    肉目海象科
    分布:
    北极圈的沿岸地区
    全长:
    2.7~3.6m(雄),
    2.2~3.1m(雌)
    体重:
    800~1700kg(雄),
    400~1250kg(雌)
    估计种群数量:
    22万5000头

    群居生活,喜欢上岸晒太阳,通过潜水来捕获食物。用嘴边的胡须在海底的沙子中搜寻,吃双壳贝类等。
    在18~20世纪期间,因为其长达1米的巨大的上颚牙(犬齿)被用作工艺品,以及为了肉类和皮毛而长期遭到过度捕猎。海象通过攀上浮冰来保护自己免受敌人的侵害,安全地抚养幼崽,因此,近年来地球变暖导致的海冰缩小成为了最大的威胁。

  • 动物插图图片。画着黑白的袋獾。
    袋獾
    学名:Sarcophilus harrisii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
    分类:
    袋鼬目袋鼬科
    分布: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
    体长:
    57〜65cm
    尾长:
    24.5〜26cm
    体重:
    5〜8kg
    估计种群数量:
    1万只(2007年)

    生活在森林和荒地中。白天在地下的巢穴中休息,夜晚活动,捕食小型哺乳类动物、虫类、鸟类等。据说在大约400年前也曾栖息于澳大利亚大陆,但由于人类带来的澳洲野犬的捕食,数量减少,现在只栖息于塔斯马尼亚岛。
    之后,一度被视为袭击家畜的有害动物而遭到驱除,1941年受到法律保护。然而,90年代,由于袋獾面部肿瘤病的流行导致数量减少60%以上。这是一种通过同类间接触传播的肿瘤,会导致无法进食。2003年人们开展了保护程序,但疫苗治疗还需要时间,预计未来10年数量将减少60%以上。

  • 动物插图图片。画着黑白的加拉帕戈斯海鬣蜥。
    加拉帕戈斯海鬣蜥(陆鬣蜥)
    学名:Conolophus subcristatus
    IUCN红色名录:易危VU
    分类:
    有鳞目鬣蜥科
    分布:
    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
    全长:
    80〜110cm
    估计种群数量:
    不详

    在地面上活动,生活在干燥的低地。主要以圆扇仙人掌的果实和花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和螃蟹等。
    持续遭受食用目的的捕猎和外来物种造成的伤害。许多幼体被野狗和野猫捕食,赖以生存的植物被野山羊吃掉,但现在许多外来物种已经被驱除,种群数量呈现出恢复的趋势。包括本物种在内的陆鬣蜥属共有3种,都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固有物种。其中,仅生活在伊莎贝拉岛的粉红色鬣蜥(C. Marthae)于2009年被认定为独立物种,只剩下大约200头。它在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极危(CR)等级,处于非常危急的状况。

  • 动物插图图片。画着黑白的细纹斑马。
    细纹斑马
    学名:Equus grevyi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
    分类:
    奇蹄目马科
    分布:
    东非
    体长:
    250〜300cm
    体高:
    140〜160cm
    体重:
    352〜450kg
    估计种群数量:
    2000匹以下(成熟个体)

    在野生马中属于最大的品种,分布于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与其他的斑马相比,具有条纹较细等特点。
    由于对毛皮的过度攫取和偷猎、栖息地的开发和干旱,导致种群数量减少,1976年肯尼亚禁止狩猎。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约1.56万匹下降到2004年的约2000匹,之后没有太大的变化。现在,人们担心由于牛等畜牧数量的增加导致采食地的消失和可利用水源地的减少,可能会影响种群数量。此外,无限制的生态旅游也会对它们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IUCN红色名录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所发行的红色名录中,针对从脊椎动物到无脊椎动物、植物等多种生物的现状,基于分布、种群数、趋势等数值化准则划分保护等级,被认为是全世界动植物保护活动的权威性指标。
红色名录根据等级(分类)显示物种的濒危程度。保护等级基于栖息地、种群数目下降速度和趋势、栖息地面积等准则划分。尤其是其中被列为CR(极危)、EN(濒危)、VU(易危)等级的物种被称为“濒危物种”。
EX[Extinct]/EW[Extinct In The Wild]/CR[Critically Endangered]/EN[Endangered]/VU[Vulnerable]/NT[Near Threatened]/LC[Least Concern]

导致灭绝危机的各种因素

  • 栖息地的消失和碎片化
    世界各地的森林正因住宅、农田、牧场等的开发而遭到砍伐。此外,湖泊和沼泽等湿地也因为开发目的的填埋或干旱而逐渐消失。伴随全球变暖的干旱导致的湿地环境恶化,以及干燥导致的森林火灾都在夺走野生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失去栖息地的生物会以集体的形式孤立化,最终会面临区域性灭绝。
  • 非法狩猎与过度捕获
    过度捕获是指为了获取肉类、毛皮、角等珍贵或稀有部位而过度捕猎或采集等行为。当过度捕获的数量超过种群数量的自然恢复力时,生物就会面临灭绝的危机,自然界的平衡也会崩溃。
  • 水边环境污染
    淡水域的河流和湿地如果被农药或工厂废水污染,可能会在栖息于该地的生物体内残留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容易在捕食者体内积累。另外在海洋中,垃圾也可能会直接夺走生物的生命。
  • 外来生物的入侵
    人类从原本栖息地以外的地方带来的宠物等逃逸并在野外繁殖的物种叫做外来物种。当相较原本存在的动物(本地物种),外来生物更强大时,栖息地和食物可能会被夺走。
  • 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
    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地球整体的气温变得比过去更高。以前没有的传染病开始传播,海中的珊瑚也开始死亡。特别是生活在北极圈的北极熊,由于地球变暖,它们栖息的海冰面大幅减少。
  • 传染病
    有些动物因传染病而面临灭绝的危机。例如,壶菌病和蛙病毒导致两栖类动物大量死亡。近年来,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人和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往来穿梭,原本在野外不存在的传染病病原体可能混在人和物中传播到世界各地。
※刊载信息截至2024年9月。

来源(“濒危物种” “导致灭绝危机的各种因素”):《学研图鉴LIVE口袋版 濒危动物》

以全新的方式体验图鉴。
去了解,就是去邂逅崭新的世界。
无论是未知的恐龙、奇妙的小昆虫,或是有些可怕的动物。
当你打开图鉴,窥探那些你不了解的世界时,一个充满激动和期待的、只属于你的冒险就开始了。
以更自由、更新颖的方式学习图鉴。
全面施展前所未有的方法和技术,充分满足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Gakken